姚巖森 “最精準”測量工:測量誤差不到標準的1/4

感悟每一個工程都是一次新的挑戰,我很高興能夠接受城市副中心的新挑戰。測量施工中的一點一線都連接著工程的心臟,每項定位坐標都必須做到堅如磐石,動搖不得,這就是我們測量工的工匠精神。——姚巖森小傳從1985年進入建筑測量領域至今,姚巖森已經做了32年測量工,參建了北京協和醫院門診樓、中紀委監察學院、首都國際機場過夜樓、北京建工學院科貿樓、長春奧體中心等大大小小十幾項重點重要工程,有的工程得過魯班獎,有的工程得過長城杯。在城市副中心,他是大家都知道的“通州工匠”。
“32年,我已經測量超過200萬平方米的建筑了,我想退休前至少再做50萬平方米。”9月末,55歲的姚巖森給自己定下了一個小目標。干工程的人都知道,測量是工程建設的開路“先鋒”,從1985年的北京焦化廠廠房到今年的北京城市副中心B1、B2和C1工程,姚巖森做了32年的開路“先鋒”,是專業里響當當的工匠大師。
測量誤差不超過3毫米
9月21日,北京的最高氣溫達30攝氏度,雖然沒有伏天那么酷熱,但太陽照在身上,一小會兒就能曬出一層汗。北京城市副中心C1工地上,中建一局的測量工姚巖森從地下“鉆”了出來。這一天,C1項目有三個施工段要同時進行放線,作為測量負責人的姚巖森馬不停蹄地在三個標段之間來回奔跑,汗水順著安全帽的邊緣從額角流到了臉上,他卻顧不上擦。

“幾乎每天都要在這樣的環境里工作至少5個小時,也就顧不上了。前陣子入伏的時候,我被曬脫皮了,一層一層往下掉。”年過半百的老建設者,語速不快,精神狀態卻特別高昂,長年累月暴曬形成的深褐色皮膚和眼角的皺紋,能令人聯想到他在建筑工地上度過的歲月。
姚巖森回憶,1985年,從北京焦化廠廠房建設開始,他進入了測量行業,一干就是三十來年。他剛入行當測量工人時,可用的測量工具只有光學經緯儀和鋼尺,施工全程都需要手工調整水平度。現在,有了全站儀和水平儀,只要把溫度和氣壓設置好,就能完全滿足建筑精度要求,便捷了很多。“當然,有了技術的幫助,人也不能放松,更得保證測量工作零誤差。”
“測量是一個工程的基礎,你對軸線控制得不好,是會影響將來的建筑物。所以,這是一個不能產生絲毫錯誤的環節。”姚巖森介紹,所謂測量工作,簡單地說,就是根據設計的總平面圖,把建筑物的位置準確測射到地面上,包括平面定位和高程定位。C1項目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數據和通信中心,抗震級別非常高,回填量也特別大,對測量精度的要求也更高。“舉個例子,如果你測量兩個柱子之間的準確度不夠的話,有可能梁就放不進去了,或者說,你把兩個柱子量長了,就對不上圖紙里對于項目的要求了。所以,真是一點錯誤都容不得。”
“師傅對于測量數據,不僅是執著,甚至帶著一種敬畏。”姚巖森的徒弟告訴記者,曾經有一次,由于自己不夠仔細,在測量中出現了一點小數據錯誤,師傅在電腦上核對之后,二話沒說,立即帶著他回到原地重新測量。
在今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工地舉辦的“通州工匠大賽”上,姚師傅在比賽中的測量誤差不超過3毫米,而北京市相關的技術標準要求誤差在1.2厘米左右,測量誤差不到標準的四分之一。
等風停的“拓荒者”
每天,姚巖森帶著幾個徒弟用鋼尺和鉛筆畫出細線,工人們再按照地面上的標線進行作業。“B1工程、B2工程、C1工程,還有現在大家伙兒住著的生活區,都是我們一遍遍測量出來的。”
作為最早一批進入施工現場的建設者,姚巖森在2015年11月就來到了潞城,進行土地的勘探,定出臨建也就是現在生活區的占用范圍。“別看只是臨建,可生活區要是定位不準,擋了工程的道路,就得拆了重建。”他告訴記者,那一年的冬天,北京的風刮得特別大,一刮風,全站儀就站不平了,他們幾個人就一邊吹著風,一邊手扶著儀器,硬生生地等風停。
兩個月的時間,姚巖森從一個地測量到另一個地,自己也說不清來回跑了多少公里,才最終確定了生活區的位置。“前期測量就是這樣,在什么都沒有的荒地上尋找建筑的位置,就像個"拓荒者",條件都是很辛苦的,時間久了也就習慣了。”
歲數最大的“發燒友”
從編程計算器到AutoCAD 軟件,從PDA掌上電腦到三維軟件,在采訪中,所有的新技術和新名詞,姚巖森都是張口就來。“同樣的數據,如果用傳統的計算器方法,可能需要一天時間去處理,而采用計算機系統操作,我用半個小時就可以處理完,效率提高了幾十倍不說,還不容易產生錯誤。”
可是,少有人知道,只有高中學歷的他,所有新知識都是靠著自己多年學習獲得。姚巖森記得,第一次看見AutoCAD 軟件是從一位年輕的技術員那兒,同樣是作圖,對方把數據輸入軟件就自動生成了。當天回到家里,他就立即買了一本《CAD 從零開始》的圖書,一點點從頭學習。而他使用的電腦軟件,則是多年前一個測量發燒友在QQ交流群里送給他的,他把所有的英文界面命令打印出來,一條一條地查字典翻譯,再背下來。“自己不會就得求人,可誰能總幫你做呢?”
現在,無論是程序軟件還是電腦系統,姚巖森都可稱得上是自如操作的老手。遇到不懂的問題,他會不恥下問,去咨詢項目里的年輕人,或者在測量發燒友的QQ群里發個求教帖。“群里有來自黑龍江、重慶、天津、山東等全國各地的測量人員,互幫互助,而我是所有人中歲數最大的一個。”
“現在的年輕人,喜歡干測量工的不多了,覺得這行當枯燥、沒前途,不如干工長有面子。可我覺得,這個專業其實特別有挑戰。”姚巖森告訴記者,在他的眼中,每個建筑的情況都不一樣,有高層、有低層,有的方方正正、有的造型獨特,因此,每一個工程都是一次全新的過程,也是一次全新的挑戰。“我還有5年退休,到退休前,我還想做幾個大工程,多做50萬平方米。”
更多相關
測繪技藝多日苦練終有成,南方測繪杯拉開帷幕
西湖的雨、白堤的浪、錢塘的潮、蘇堤的柳、靈隱的禪、南屏的鐘……杭州,一座天堂般的城市!西湖,一個夢一般的所在!7月25日,在這仙境般的美麗華貴之城,在濃妝艷抹總相宜的西子湖畔,測繪地理信息人翹首以...
陜西省北斗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系統完成測試
據陜西日報7月27日消息,7月26日,陜西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陜西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陳向陽發布了陜西省北斗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系統(以下簡稱省北斗基準站系統)建設與試運行情況。陜西省北斗...
新應用,新方案--徠卡TPS罐體掃描檢測方案
應用背景: 油庫日常運營中,一旦使用中的罐體發生破壞,不僅會造成物料的損失,還會引發燃燒、爆炸、中毒等安全事故,所以罐體檢測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它能幫助罐區管理人員獲取罐體傾斜、橢圓度等信息,...
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標準發布
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在京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1090項國家標準,其中包括3項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系列標準,即《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基本產品規范》《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服務規范》《衛星導航定位基...
經緯儀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
經緯儀的基本操作步驟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步驟:1.**儀器準備**:-將經緯儀安裝在穩固的三腳架上,確保三腳架的三條腿等長且水平。-調整三腳架的高度,使其適應操作員的身高,方便操作。2.**對中...
徠卡BLK360有哪些獨特優勢?
徠卡BLK360三維激光掃描儀是一款革命性的便攜式三維激光掃描儀,憑借其卓越的性能和用戶友好的設計,在建筑、工程、施工、文化遺產保護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以下詳細介紹其優勢:1.極致便攜,輕松掌控:...
徠卡3D Disto 為裝修行業而生的測量儀器
徠卡3DDisto—為裝修行業而生的測量儀器 行業需求 裝修設計階段設計師需要繪制平面設計圖。目前傳統方法基本都是使用的皮尺、鋼卷尺、測距儀繪制室內草圖,再通過CAD繪制成平面圖,從而用...
單北斗時代即將來臨!
從“單GPS”到“單北斗”,衛星導航行業有了新要求沙場上,三軍列陣接受著最高統帥檢閱,可以做到分毫不差;南海上,世代生活在這里的漁民無論到哪塊海域、哪個島礁都不擔心迷失方向;汶川地震時,突破死亡線趕到...











環球測繪微信